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轨道铺设全线贯通!

2020-08-25 13:38

每节轨排长25米、重16吨
 
2480节轨排要从地面运到22米深的地下
 
在63公里的隧道内铺设
 
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做到了

 
  2020年8月25日,随着气象台站向大里程铺轨终点方向左线最后一次混凝土道床浇筑的完成,标志着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轨道铺设全线贯通,为后续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轨道工程开工以来,面对点多面广、道床类型复杂、工序转换频繁、江底铺轨难度大、疫情延迟施工多等诸多不利因素,哈尔滨地铁集团科学组织、统筹安排,项目公司中电科哈尔滨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组织施工单位中铁一局集团、中铁四局集团通力合作、攻坚克难、抢抓工期,最终提前6天顺利完成全线轨道贯通。
 
  一、为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4个铺轨基地、4个散铺基地、4个过江隧道散铺区间,16个作业面同时展开,增加投入1500余万。
 
  由于疫情原因,原计划2月中旬开始的铺轨工作被延后50多天于4月8日正式开始。为达到施工节点要求,地铁集团与项目公司及两家铺轨施工单位多次研究、调整施工方案,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增加大型机械设备龙门吊、轨道车、混凝土吊车20余台、累计增加投入1500余万。为了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在原有四个铺轨基地的基础上增加气象台站、文化宫站、江北大学城站、世茂大道站4个散铺基地,提前将道岔、岔间渡线、停车线及配线线路预铺完成,节省30天工期;地铁2号线作为首个穿过松花江的隧道,为在施工期间确保隧道安全,增设4个过江隧道散铺区间,由人工作业,避免了机械震动以及打孔32000个对4公里过江隧道盾构管片造成的影响;两个铺轨标段16个作业面交叉施工,24小时倒班作业,铺轨高峰时段,全线达到1500多名员工同时进行轨道铺设。
 
  二、采用“四种”减振道床,轨道平顺性达到国家标准,将列车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振动影响降到最低。

  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共设19座车站,由江北大学城站至气象台站,全长28.7公里,是国内首条穿越松花江的地铁线路,初期运营后将承担哈尔滨城区南北两岸过江交通任务。在整体铺设过程中,为减少对周围市民生活的影响,根据隧道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涂层厚度等,在精密测算和环比后,采用了钢弹簧特殊减振道床、高等减振垫道床、双层非线性中等减振道床、一般减振道床四种道床。特殊减振道床采用了国内最为先进的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技术,同时,高等减振道床采用隔离式减振垫道床技术,比一般道床减小8~15dB,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铁车辆运行对周边构筑物的影响。特殊减振道床主要铺设于商业区、居民密集区、办公区、校园区等处,其大部分集中在中铁一局集团施工的江南段。


 
  为了减小地铁列车运行产生的噪音,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铺轨全长62.37公里(含上下行)中的57.917公里采用了无缝线路焊接技术,钢轨焊接接头4633余个。焊轨时采取国内先进的移动式闪光焊轨机组,除道岔区、缓冲区、设计有缝线路及车档安装位置外,将区间内的25米标准轨条焊接成一根无缝长轨,形成跨区间无缝线路,降低了列车运行中因轨道接缝过多而产生的噪音及对乘客带来的不适感,并实现了焊接过程电脑自动控制和轨道对接“零误差”。

 
  三、将“智能化”植入安全管理,建立轨行区调度指挥系统,对62.37公里隧道安全情况进行全程管控。
 
  相比过去进入隧道就失联,洞内情况难以时时掌控的情况,2号线轨道铺设施工采用轨行区智能视频监控调度指挥系统。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轨行区行车调度管理进行了视频监控,实现了网络覆盖,可以时时掌控轨道车列及人员定位,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对轨行区施工作业规范性、施工安全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视频监控平台可全面反映轨行区整体运行线路情况,包括轨道坡度、曲线半径、车辆行驶区间、调度行政命令实现无线传输。在减振道床施工难度大、曲线半径小、线路坡度大、施工中各专业交叉作业多、作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全线覆盖的视频监控系统管理有效的保障了区间施工安全,解决了区间情况难以掌控的问题,也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发现的违章作业立即整改,确保了生产安全。(撰稿:耿占东  刘金玲)

版权所有: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15 www.harbin-metr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13003075号